2012年8月27日 星期一

感恩戶的電腦


最近學校要開學校要開學了,師姐說有個感恩戶的小孩一需要一套PC,於是趕快拼湊組了一套PC打包好(主機/LCD螢幕/鍵盤/滑鼠),RAM加到2GB運作起來不會很慢,原本報費不要的電腦,花一點時間讓它重生延續物命,送給感恩戶,讓小孩的受教育機會不會有落差,因為小孩是這個感恩戶扭轉家庭命運的最大機會!
第一次感覺有對感恩戶做出直接而有力的貢獻,這與之前訪視感恩戶的心理感受不一樣,有種很幸福的感覺!

2012年8月22日 星期三

慈濟環保七化

一、慈濟環保七化:

1. 環保年輕化:
   多接引有緣之年輕人(慈少、慈青等)來認識環保,深入環保,「長江後浪扶前浪,浪浪相乘同精進」。
2. 環保生活化:
   環保更紮根的落實生活,如環保餐具:一日沒帶,一日不食。
   環保購物袋:一時沒帶,一物不買
3. 環保知識化:
   多了解環境保護的成分,如電池含有汞、鉛、鎘,都是毒性很強的重金屬等。環保是落實社區的方便法門,是拯救地球迫切現實的世間法門。
4. 環保家庭化:
 從自身做起身體力行,來影響家人,帶動家人及社會,進而推動環境保護的工作。
5. 環保心靈化:
   珍惜「物命」之人,必會珍惜「生命」,時時說好話、時時行好事、時時發好願。
6. 環保精緻化:零回收、零廚餘、零垃圾真環保。慈濟環保志工在環保站運作實務中,發現將各項資源用心分類,更有利回收應用,更能延續物命價值。
7. 環保健康化:清淨大地,也要清淨自我身心。許多專心投入環保工作的志工,暫時忘卻自身煩惱與病痛;也有人因為發心參與,戒除多年難改的菸、酒、檳榔癮……改變不可思議。

二、十大『心』生活公約:疼惜大地,從環保綠生活做起
  1.源頭減量、簡樸消費。
  2.垃圾分類、資源回收。
  3.物盡其用、鼓勵二手交流。
  4.多吃有機飲食、環保又健康。
  5.隨身攜帶購物袋、環保餐具。
  6.多步行、少電梯;多共乘、少獨駛。
  7.雙面使用再生紙。
  8.多電扇、少冷氣、盡情享受自然風。
  9.隨手關燈、關水、關電源。
  10.關懷土地萬物,積極參與環保事物。

這是101年上學期的課程主軸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病歷室工作的甘苦


這裡是醫院上上下下最擁擠的空間,沒有舒適的座椅與柔和的音樂,只有形色匆匆的工作人員與堆積如山的檔案,這裡就是病歷室,這次剛好有個因緣代替陳玉成師兄來值一天梯次的班,認識病歷室的工作甘苦。
病歷室是一個24小時都需要人力留守的單位,每日工作量大,除了需要體力,更需要腦力及細心度,稍有不慎,就可能歸錯病歷或貼錯報告,而影響醫師的看診及病人的權益,工作內容有點枯燥乏味而且每天做的事情都差不多一直重覆。志工在這裡擔任的角色則是協助工作人員回收病歷分類與門診病歷分類,分類完成後才能上架或是分送至各門診的診間;有時則會有病房、急診、注射室或病歷申請櫃台臨時需要調閱病歷,這時既使只有一本也要立刻送過去,門診部份還有分上午、下午與夜間三個時段,其間就這樣不斷重覆分送、回收、分類的工作,有些病歷真的很厚重,病歷車一下子就滿載,搬上搬下確實要有點體力,因此這個區塊好像只有看到師兄在值班,看來都是梯次志工沒有日間志工,而且人數很多,人力上可以較方便調配。
擔任這項志工服務可以體驗不同工作環境與工作內容,我們時常在待人處事過程中缺乏同理心,不會替別人著想,只考慮自己的需求與立場;可是當我們有機會角色互換,再想想別人的感受時,真的才能體會要別人如何待你,你也要如何待人,真的,人是互相的。

菩薩一起來幫忙


每次安排慈院志工值班時都會擔心一件事,客戶突然來電說系統有問題,雖然每次安排值班時都會提前依規定向公司請假,但是客戶的系統如有問題時,他們可不會管你是否在休假,因為負責的系統是在銀行使用,如果下午出問題都會很有壓力,更擔心是有急迫性的問題要立即處理;很幸運地最近四次密集值班時間都很平安,一天下來都沒有電話來打擾,真是很幸福,可以專心做慈濟,完成服務病患與協助醫護人員的工作,真的是有心做慈濟,菩薩也會來幫助,公司這邊我可以先請好假,客戶那邊菩薩也會幫我向他們告假,感恩!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禁忌與習俗


有時候禁忌與習俗也說不上由來,總之以前如此就跟著做或是謹記在心不去碰觸就好,從小到大爸媽總說我不能接近喪家或是到醫院探病,多年來一直遵守照辦,如此下來到也樂得輕鬆;直到進入慈濟世界,不知不覺中有些禁忌與習俗消失了,要到慈濟醫院志工服務,有時要參加告別式,還有機會參與助念,其實用單純的一念心,大家齊聲助念送往生者最後一程,體現心寬念純得自在!
8/4早上在第一殯儀館參加陳宏名師兄兄長的告別式,在他的人生終點結個好緣!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颱風天~慈院開刀房

六月二十日(星期三)第二次參與慈院日間志工服務,原本擔心會發佈颱風警報停班停課,詢問之後得知風雨無阻都要前往值班,想想也是如果有人生病或受傷,那有在看天氣如何,該就醫就是要去看醫生,搶救生命是全年無休不分晝夜的工作,如此一來心也定了下來,反正休假也請好,一切就按預定計劃走吧。早上七點到達社服室報到,還好路上沒什麼風雨,也沒發佈颱風警報,今天的志工早會提前結束,因為聽說上人要來慈院,原本排好隊等了一會兒卻又解散,最後也不知是否有來,因為今天在六樓開刀房服務,穿上隔離衣之後,除了中間用餐半小時,其它時間都沒出來,外面有發生什麼事都不曉得,要一直到下午四點半下班,再次踏出隔離門,還好沒累垮但是感觸蠻多的。
這是我第一次貼近病患服務,工作內容不多但一直重覆,主要是協助來報到的病患移到開刀病床上,有人重症不容易移動或是不良於行,這都是需要細心與耐心,如果一不小心可能會讓病人喊痛的;有的病人心情沉重,有人無所謂的樣子,都一一顯現在臉上,我們也要適時關懷讓病人心安渡過等待時間,其它時間就不斷的鋪床單、推病床、補被單、與臨時支援等工作,一天下來其實休息時間不多,很佩服當天一起值梯次班的師姊,她大約有65歲從桃園過來連續四天,而且還要到晚上九點才下班,這般奉獻服務真的是要有願才有力去做下去,雖然身穿隔離衣只露出眼睛名牌也看不到,病人也不知我是誰,我依然努力學習做到最好的服務,珍惜每次結緣機會,忘了問師姊叫什麼名字,也許下次見面會認不出來,但我是還很由衷得感念她的教導。
另一方面我也體會到醫護人員的辛勞與工作時間長壓力大的情形,到下午四點之前開刀房大概都沒有空閒過,一刀接著一刀直到全部工作結束,因為有時會有意料之外的狀況呼叫病人家屬討論,或是換上隔離衣進開刀房看狀況,這些都要立即判斷處理,病人不可能躺在開刀房裡等想到醫生找到解決方案再繼續下去,搶救生命是不能等待的,何其神聖的工作,怎可與一般服務業相提並論當成提供消費服務的模式,當天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五歲小孩開腦瘤,這是第二次動刀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三點結束,病人家屬漫長等待令人煎熬,而醫護人員而不捨的努力是令人感動的,當然需要有人去護持去協助,他們垮了大家都會受害,沒有任何人可以得到好處!
期待下一次排班,走入苦難的地方,給最需要幫助的人一點依靠,才能發揮良能創造生命的價值。